找回密码
立即注册
发新帖

0

收听

0

听众

34

主题
发表于 昨天 21:22 | 查看: 11| 回复: 0
一直以来,在很多地方都有“狼性”之说的概念,然而实际上,“狼性”之说是站不住脚的,狼并非不能被驯化的动物,很多马戏团或者电影里选择用北极犬种代替灰狼,其实主要是出于成本和时间考虑。尤其是近期,可可西里网红狼的“驯化”,更是证明了——鸡一顿堡一顿的富裕生活足以让他们变得失去野性、甚至不思进取,更何谈“狼性”。实际上,对很多圈养起来的其他种类的野生动物来说,也一样。

我对“狼性”说法的态度是:尽管客观来说,狼性之说是站不住脚的,尽管这个失实的说法已经因为某几部文学作品的影响,而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令许多人深信不疑,尽管有热心的朋友一直在纠正狼性之说的错误的观念,但是我仍然对它抱有信心和希望。因为,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:如果传说中的“狼的精神”能够起到鼓舞人上进、激发人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力、唤醒迷惘中的人奋发图强……的作用。即使它是不合实际的理论,但仅仅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格言,也未尝不可。假使有一天狼性之说被全面洗白,我也不后悔。虽然“狼性”之说首先是从某几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,但我认为,小说作者本身没有恶意,也许他们不够了解动物,也许他们只是想用夸张、象征等修辞及艺术手法来吸引读者,但,从未有任何规定动物小说家也必须是动物学家,也没有任何规定动物小说必须符合实际。

实际上,写人间故事的作品,有太多太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了,毕竟,现实中,既没有阿拉丁神灯,也没有小李飞刀,更没有霍格沃茨魔法学校。但是,却从来没有人批判过这些作品“不切实际”。那么为什么,到了动物小说本身,就要求必须“符合实际”了,我认为这就显得有些双标了。因此,我反对那些拿动物行为学本身的教条来批判小说本身的人。所谓小说,本来就是虚构的,必然要有夸张、渲染的成分、个人创造的世界观以及虚构的故事情节。用完全真实客观的经历写的作品不叫“小说”,而叫“传记”。说到小说提出的“狼性之说”及其广为流传的问题,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不在于小说作者身上,而是太多的人把“小说”当成了“传记”,甚至“教材”,动物小说本身在世界观的设计上并不是问题,问题仅仅在于,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它。

当然,对于明显不符合现实,尤其是以奇幻、魔法、玄幻、穿越、拟人等为题材类型的动物文学作品,最好还是标名“奇幻动物小说”、“动物神话故事”、“动物拟人”等标签,以便大家辨认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乐乐小动物乐园

GMT+8, 2025-10-5 06:21 , Processed in 0.073939 second(s), 2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